长的良性循环。
1、较高的家庭收入
十八世纪初,英国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高于欧洲其它地方。正如经济历史学家RobertAlle
所说,对于英国和低地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老百姓来说,肉类、奶制品和高质量的谷物(比如小麦面包)是很平常的日用品,但这些食物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居民来说却是奢侈品。图3显示了1500至1849年间各地的相对工资购买力(以当地商品为基准)。伦敦居上。
f为什么当时英国农村的收入也高于其他国家的农村地区?原因之一是相对土地而言有较少的人口。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两次袭击欧洲的黑死病杀死了欧洲大陆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到1450年,英国有二百万的人口,比十三世纪的五百万少了一半多。欧洲大陆人口恢复得较为迅速。英国随着人口的减少,收入相对于地租而言是高的,而有效利用劳动力就成为爆发科技革命的诱因之一。
欧洲大陆不是唯一受到人口过多的阻碍,从而导致实际收入较低的地方。亚洲人口相对于稀缺的资产而言也是很多的。17世纪的日本田间使用的是牛和犁,但到了19世纪,日本岛上人多到以人代牛耕地了。中国当时也面对类似的问题,但中国以水稻为主要食物,每亩水稻提供的卡路里是欧洲的主要粮食品种(如小麦)的三倍多,所以能维持更多人的需要。家庭结构也可能给欧亚大陆两端带来了不同影响。数代同堂的中国家庭比欧洲只包括父母和子女的小家庭更能养育孩子。
2、廉价易得的能源
欧洲经济繁荣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不完全出于节省劳动力的需要。廉价易得的能源是另一个原因。图4显示了14001800年间欧洲不同城市以及中国的能源成本情况。
英国离海较近,所以北部的煤炭可以便宜地船运到全国各地,尤其是能运到新首都伦敦。其它欧洲城市,比如巴黎,主要以木材为燃料,但是森林被砍伐的同时木材价格升高了,经济增长也受到了抑制,就像现在高油价的结果一样。工业在欧洲很多地方单靠木材不可能取得大规模发展。中国的煤炭资源也很丰富,但煤炭主要集中在内陆的西北地区,距离经济重心长三角数百英里,这从古至今都是个问题。
f3、适当的、利于市场运作的制度
我们认为,英国当年经济繁荣的第三个要素是适当的、利于市场运作的良好制度。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DouglassNorth和其他人已经说明过诸如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英国贵族强迫国王与议会分享政治权力)这样的法令、习惯法和地方法院的发展、以及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即新贵族从荷兰迎来了一个新的君主、并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