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销售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放入口中的包含以下6种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DINP、DEHP、DBP、DIDP、DNOP、BBP)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聚氯乙烯(PVC)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据保守估计,我国出口欧盟的玩具中约有60使用了PVC原料,其中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占50,此“禁令”直接影响我国4亿美元的玩具出口。r
(3)由于进口国采取不合理的规定或标准而无法出口到该进口国。r
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其中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一般情况下仅检验9个项目);又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我国一家企业生产的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由于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致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到美国的所有罐头全部遭到卡关、查封,甚至已经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蘑菇罐头,也全部被撤下来,损失是巨大的。诸如此类,在过去的贸易中,我国有不少产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遭到拒收、卡关、销毁,造成贸易障碍或者巨大的经济损失。r
22产品竞争力的影响r
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加出口成本,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从而失去市场机会。r
(1)一些TBT虽然不对产品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是为了满足进口国对产品的严格要求而进行设备、人力的投入以及支付昂贵的检测费用,已经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从而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欧盟在1999年6月1日颁布决议,要求其15个成员实行紧急措施,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行新的检验标准:木质包装不得带有树皮,不得有直径大于3mm的虫蛀洞,以及必须对木质包装进行热处理,使木材含水量低于20。这些措施无疑都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使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r
(2)我国检测、检验设备的生产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加上国内商检部门及企业本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测试、评价方法,标准样品和技术,致使我国不得不进口大量的检测设备,增加出口成本;而进口国在标签方面的严格要求,同样也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大部分食品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制造商为此每年要支出105亿美元,可想而知这对于处于落后地位的我国出口商造成多大的成本压力。r
(3)我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需要取得该国或国际通行的认证标志,如国际通行的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欧盟的CE标准,美国的UL、MIL认证标志,要取得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