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学目的:
1、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和衰退的原因2、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3、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
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鲁尔区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主要是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问题:曼彻斯特和利兹的发展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城市,特别是资源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开发的后期),要及时进行产业政策、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调整,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实现本区的可持续发展。类似的城市:大同。鲁尔区,是一个最典型的传统工业区之一,但经过调整,基本已完成转化,为实现区域或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鲁尔区位置:学生据图描述鲁尔区的大致位置: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鲁尔区不是严格的行政区域,它类似我国“苏南”、“苏北”这样的区域概念。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德国经济的恢复和腾飞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形成于19世纪中叶。
二、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学生看图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煤田储量大,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占全国储量的90,煤质好,煤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并有漏天煤矿的分布。鲁尔区铁矿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仍然十分发达。2,离铁矿区较近:
通过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进口;后来又从瑞典、俄罗斯等国进口铁矿石到荷兰鹿特丹,再经过莱茵河运到鲁尔区,都依赖方便的交通,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
f3,便捷的水陆交通: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陆上有稠密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莱茵河,
利珀河,鲁尔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连成一体,并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
有着廉价方便的水运条件。这些河流不仅带来方便的交通,还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
水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