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知道2种或者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f认真研读内容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修订后的课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了美术知识、技能的学科主线,也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功能的拓展,还体现了不同学习活动方式所经历的过程、方法,是一种“均衡式”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规范美术教师在操作层面体现多维的课程目标,克服“裸课”与“裹课”的偏激现象。四、教学、评价建议更加客观可行由于师资水平与教学条件的差异,各地美术教育水平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感到教材难度较大,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生活背景,许多课业难以完成,感到无所适从。针对这一问题,修订后的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的要求,特别提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可以看出新的课标的教学建议贴近现状,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这一建议给美术教师提供更为宽松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教材进行变通处理,自主研发一些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我县在探索农村学校实施美术新课程时走的就是这一道路。许多小学兼职美术教师利用本地丰富的资源,开发出了“泥塑盆栽”、“树叶小草粘画”、“卵石画”、“种子贴画”、“树叶书签”等系列乡土美术课例,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公平,也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与方法。修订后的课标在评价建议上也较实验稿更加实际,删去了不易操作的“美术教师评价体系”。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求尽量采用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以激励学生为主。的确,与其花很多的精力去搞美术教学质量评价,倒不如多搞几次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作品展示来得实在。此外,修订后的课标还十分重视回应美术教师的诉求。为保障美术课的基本教学条件,在课程资源建议中对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必
f备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绘画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这就为美术教师争取教学条件的合理要求提供了依据。美术教师是美术课标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与实验稿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