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美术教师善于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实现了。尹少淳教授曾指出:“在学校众多面孔严肃的科目中,美术扮演的是一种活泼、轻松的角色,尽管它也有严肃之态,但那不属于它真正的性格。因此,美术学习相对倾向暖性。美术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结果也是多样的,难以用简单的正误来评价。”美术活动还具有调节身心的功能,更多的学生期望在美术课上获得表达与放松。趣味是愉悦性的基础。我在本地美术教师的培训讲座中也多次提出美术课要体现愉悦性的教学原则。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精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一些游戏、表演、竞赛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学习,以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理念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四个美术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关注文化与生活;4注重创新精神。尽管这四个理念不是美术课程所独有的,但应该是在美术教学中倡导和张扬的。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新增的和反复强调的。我是这
f样认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目标,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让孩子们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已成共识。就美术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只面向少数特长学生,而是“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力,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也要开齐、开足美术课,让每位孩子都享受到基础美术教育的权利。三、学生素养要求更加明确具体课标中所占篇幅最多的就是“内容标准”部分,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美术课标其实就是表述国家对公民在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个标准是最低的标准(达标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与实验稿相比,修订后的课标在内容选择上与课程目标更加融合。内容标准的表述更加明确具体,出现了很多定量的具体要求,更具有“标准”的性质。比如:1知识与技能方面:“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图形的符号。”“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2过程与方法方面:“知道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制作方式与特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