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鲁科新教材《物质结构》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史学强山东省北镇中学,山东省滨州市关键词: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256600主体探究
摘要:根据鲁科版选修新教材的特点,运用“学生主体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进行强化的一个实用的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1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核外电子的排布。12教材分析:教材在原子结构量子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通过“活动探究”来完成的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211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使学生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作者:山东省北镇中学
史学强
(共7页第一页)emailshixueqia
g126com
f212过程方法:1、重新让学生体会模型在原子结构认识中的重要作用。2、使学生体会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新情景、新问题的能力。213情感态度:感受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2教学分析221学情分析:在必修课程中,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主族序数的关系。在前一节中学生也学习原子结构的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在学习这些原子结构模型以后学生对电子在这些重新划分的轨道中的排列情况充满了好奇。222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对于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可以充分的设计活动探究,再现原子结构认识史中科学家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在新问题面前他们的解决方法,并练习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对于教材中的资料性栏目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下通过网络等搜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使其能够对本节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23课堂设计: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本节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完成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