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二十八年》)一句中,“尸”就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陈列尸体”。例如: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以上两例中的“妻”、“君”均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嫁给”和“统治”。又如:
“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史记高祖本纪》)这里的“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定都、建都”。再如: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上》)其中的“饔飧”本为名词,指早饭、晚饭,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做饭”。(四)名词作状语1.以有关的对象名称比拟动作的状态特征以有关的对象名称比拟动作的状态特征,或形似或神似或声似。例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这里“蛇行”的“蛇”为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蛇一样匍匐爬行”。又如:
“射之,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这里“人立”的“人”为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人一样站立起来。2.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依据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依据,相当于“用……”、“根据……”。例如:
“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其中的“杖”为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工具,意思是“用杖打死你”。又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这里的“丹”为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工具,意思是“用丹砂(在帛上写‘陈胜王’三个字)”。再如:
“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这里的“法”为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意思是依照法令都要斩首。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据,有“依照(按照)……”之义,有时以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作状语来比喻施事者对宾语(代表的对象)所持的态度,有“像对待……般地”一类意思。再如: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兄”为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兄事之”的意思是:“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再如: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司马迁《报任安书》)这里“倡优畜之”的“倡优”为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意思是:“像对待乐人、伶人那样畜养着他们。”3.状语是处所名词或方位名词表示方位或处所,相当于“在……”、“从……”、“向……”。例如: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望,不见水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