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104601摘要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状况针对我国股权结构自身的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出现了大量基于理论层面和实证研究的文献。但是在数据选择、方法选用以及股权制衡划分标准上学者们各持己见实证结果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并且对股权结构的内生性问题也鲜有研究。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绩效内生性一、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朱武祥、宋勇2001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苏武康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控股股东的存在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淳伟、胡培2008则以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9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关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孙永祥、黄祖辉1999指出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的公司绩效趋于最大。二、股权制衡的研究黄瑜祥等2003论证了股权制衡对内部人行为的抑制作用并且得出了最佳的股权制衡度范围当z前五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与其
f余股东持股之和的比值处于118309公司业绩与股权制衡度正相关。赵景文、于增彪2005在重新定义了股权制衡的标准之后发现股权制衡公司的业绩显著差于同行业、总资产规模最接近的一股独大公司。刘运国、高亚男2007将股权制衡定义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0且其持股比例小于第二、三、四、五位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证实了股权制衡类公司的业绩好于股权集中类公司但是差异并不显著。
三、股权结构内生性问题的研究国内股权结构内生性问题的研究还较少既有研究大多是在股权结构外生的假定下展开的。冯福根等2002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绩效、公司规模、持股主体与行业分布等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变动的主要因素。并且指出上市公司绩效越好股权集中度越高不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决不能反过来说股权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绩效越好。但是却提出了有悖于结论的政策建议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四、国内有关研究的评述与展望国内的相关研究无论是在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还是股权制衡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定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选取窗口的不一致。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采用的是面板数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