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土壤主要类型及受污染状况摘要:文章综述了重庆地区土壤的主要类型,分布的规律,以及土壤污染的状况。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又作为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耕地储量相对较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土地呈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趋势,土地使用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达,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施用,不合理的耕作措施等,使土壤污染严重。关键词:重庆;土壤;污染;重金属土壤是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形成是气候、地形、母质、生物、水文以及人为活动的产物。研究区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植被等条件下,发育的土壤类型多样。根据土壤普查全市共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积土、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8个大类,16个亚类,37个土属,114个土种。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11水稻土水稻土是在长期的周期性淹灌种稻过程,即水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土体构型和物质循环的特殊耕种土壤。重庆市水稻土面积为125796374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27。由于水稻土是以栽培水稻为中心发育而成的土壤,因而其分布范围决定于水稻的分布。重庆市的水稻土广泛分布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平坝及溶蚀槽坝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水稻土的面积急剧减少。这与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有效积温和充足的水源的特点有关。重庆市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所处部位光热条件好,是粮食生产,特别是稻谷生产的主要土壤类型。在农业利用上,主要以稻麦、稻油等农业组合。但重庆市水稻土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水利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致使区域排水不畅,冬水田面积比重大,湿害严重,潜育化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等生产问题十分明显。因此,针对性的改造这类土壤和农业生产环境是充分利用水稻土壤为农业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重庆市水稻土按土壤水分的运行情况,土壤发育阶段及附加成土过程,划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和漂洗水稻土5个亚类。12紫色土紫色土是重庆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面积为273734610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322。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地区及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和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在中低山处呈块状分布,大多分布于海拔800m以内。紫色土是在紫色岩风化物上形成并基本保持了母质理化性质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