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唐诗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一词,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l985年提出来的。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在人的心态部分。因此,广义的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曲等等。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国是具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在陕西眉县曾出土过6000多年前的陶制酒具,到了殷商时代,人们已能极熟练地制作酒曲并用它酿酒了,并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青铜酒具,饮酒之风当时已十分盛行。周代,朝廷里设置了专管酿酒地职官,总结出世界上最早的制酒方法酿酒“六法”。东汉时,出现了“九酝酒法”的酿造法。至南北朝时,北魏人贾思勰在他的著作《齐民要术》中记载了39种酒的酿造法。古代中国酿酒技术的发达与酒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分不开的。在古代,祭祀和战争是国家大事,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献给神明和祖先享用。祭祀活动中有祭酒仪式,以祈求上苍和祖先赐福。战士出征前,要喝装行酒,以激励斗志。在日常生活中,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总少不了用酒助兴。由此可见,中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诗歌艺术最辉煌的时代。喜欢读唐诗的细心朋友会发现,唐诗中不少篇幅都有酒字或与酒有关,如自居易《黑龙潭》“家家养豚漉清酒”、杜甫《登高》“潦倒新停浊酒杯”,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这些诗,包含丰富的唐代酒文化知识,比如洒的种类、酒的酿期、酒的口味等,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品味这些诗歌丰厚的文化意蕴,增长中华酒文化历史知识。酒的种类。如果按酿酒使用的原料来分,唐代的酒可以分为粮食酒和果品酒两类。粮食酒多用谷子、黍子、稻子、玉米、黄米、糯米等酿成。据《唐才子传》记载,贞观末年,因病隐退的王绩嗜酒,亲自种植黍子,在春秋之际酿造美酒,并撰写《酒经》,《酒谱》各一卷可惜今已失传。因粮食自身的粘性不同,所以酿法不同,得到的酒也会有所不同。用谷子、稻子、玉米等粘性小的粮食酿造酒时需要过滤的次数少,而且酒的浓度高,而用黍子、黄米、糯米等粘性大的粮食酿酒时,就需要反复过滤,甚至经过三五次过滤。过滤次数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