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黄越强(人大商学院MBA0901班学员)
战略是为了完成一个伟大使命所制定的方向、方针、政策、策略与措施。战略是一种具有远见性的谋略。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和私营企业,即使有的企业在初创时还不懂什么叫战略,但它抓住了机遇和运作方式,实质就已初步具备了战略思维。战略决定成败,战略决定企业何去何从,做什么?为谁做?如何做?等重大问题,策划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1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对中小企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
指除国家确认的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
一般而言,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可以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定量界定试图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来准确划分中小企业,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销售收入三方面进行界定。
1
f这些数量标准是相对的,会因国家、地区、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一般把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销售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企业,称之为小企业;而欧盟规定雇员在500人以下,固定净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界定的中小企业为从业人数300人以下或资本金l亿日元以下的工矿企业,从业人数100人以下或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的商业批发企业,以及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金1000万日元以下的零售和服务企业。而定性界定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试图从本质上判断其在竞争中是否具有先天的弱势地位。
我国对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建国初期,曾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1962年,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1978年,国家计委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综合生产能力”。1988年,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企业规模分为4类6档;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型(中型一档、中型二档)、小型,具体标准共计150个行业标准。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
2
f中二类和小型企业。1999年,再次修改,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将企业分为特大型、大型。串型、小型4类。其中,午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参与划型的企业范围原则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