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共15分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3.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人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4.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从而导致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人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5.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五、简答题第1、3题6分。第2题8分。共20分1.简述解决外部性的对策。答: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这无疑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解决的对策:基本思路是外部影响内在化,主要政策手段包括:税收和补贴、企业合并和明确产权等,前两个政策强调政府的作用,后一个政策则强调依靠市场本身来解决外部性问题。2简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答: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所致。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产品的价格,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造成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引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3.简述资源禀赋理论。答:又称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也称H~0模型。他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如果两国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相同,生产效率相同,即在所有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同的比较成本,就不会进行贸易。要发生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两国间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有差别;二是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六、计算题第l题7分。第2题8分,共15分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