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吹绿了大江南岸。诗歌语言要求简洁,且有字数限制,这就需要作者做出取舍。“春风”、“江南岸”自然不能省略,提取主干句应该是“春风吹绿江南岸”,但是诗人在这首诗中就是要表达又是一年春来到,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啊!这个“又”字是万万不能省略的,那么需要在“吹”和“绿”两个字中做取舍。诗人非常智慧地选择了”绿“而舍弃了”吹“,看似不合句法,但是读者却可以脑补出”春风“的动作,且保留了”绿“这个色彩感极强的词,增强了诗句的画面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美景,更具感染力。同类举例:
02构句
f诗歌的句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一种奇迹般的存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会有主谓宾定状补,一个句子的各种成分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的语言。但是这一切在诗歌当中通通可以打破:
一首诗,一句诗,可以没有动词,没有介词,没有连结词,甚至没有主语,没有谓语,没有宾语,可是我们就是能够读得懂,而且,比那些语法分明的句子更有蕴藉。真正实现了简约而不简单,实现了少即是多。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极简的诗歌语言背后却是复杂的情绪:因为“怜光满”所以才“灭烛”,虽然披了衣服依旧觉得更深露重。非常细腻地写出了彻夜难眠、怀念远人的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f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句把一切都简化了,但是这样的一种简化没有让诗变得单薄,反而变得更加厚重。
03语序
不循常规的表达,造成错综灵动和无穷的妙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浣女归来导致竹林喧闹,一只渔舟从水下划过形成了莲叶荷花的晃动。
但是作者偏偏不这样写,他要先写“竹喧”,先写“莲动”,将一首诗写的有声音、有动态感,语序的颠倒,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很多时候语序变化可以实现内容和情感的强调。
f古人律诗亦是一篇文章,似语无伦次,而意若贯珠。《潜溪诗眼》宋范温
04节奏韵律
诗是最接近音乐的文体,它可以吟唱。在教育不普及的古代,诗、礼、乐都是可以用来教化百姓的。《论语泰伯》中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为限制,所以优美。诗词有着严谨的用韵和平仄规律,被称为“带着镣铐跳舞”,可以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谈到诗歌的时候,人们常常用音乐做比。
f李清照《声声慢》中用了很多入声韵,有吞咽的感觉,表达凄凉悲苦之情。所以梁启超说: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