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先讲一个小故事。西班牙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桑丘总督在任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有个小气鬼拿了一块布去请一个裁缝做一顶帽子。他问布够不够用?裁缝量了布之后说:布够了。但是,这个小气鬼疑心裁缝要赚他的布。于是,他就问这块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裁缝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回答说“够做”。小气鬼还不罢休,又问够不够做三顶帽子?……他添上一顶又一顶,直到五顶,裁缝总是说能够做。这样,他们谈妥了:这块布做五顶帽子。等到约定取帽子的那一天,小气鬼到了裁缝店。他看到裁缝拿出做好的五顶帽子,小得只能套在手指上。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于是就到桑丘总督那里告裁缝的状。在法庭上,原告小气鬼坚持要裁缝赔他的布,而被告裁缝却坚持要小气鬼付工钱。桑丘总督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作了这样的判决:裁缝不准要工钱,小气鬼也不准要布;做好的帽子充公。我们要问:裁缝与小气鬼的争吵,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呢?争吵的直接原因是,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帽子虽然作了五顶,却一顶也派不上用场。但是,小气鬼为什么会上当呢?原来是小气鬼只问他的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五顶帽子,因此,裁缝就抓住小气鬼这个不明确的、含糊的概念,故意来整一整小气鬼。当然,严格说来,裁缝的思想方法也是不对的。应该承认,在一般人心目中,“帽子”这个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谁做帽子都是为了头上戴的。因此,裁缝把小到只能套在手指上的东西也说成是“帽子”,这不能不说他是有意地混淆了概念。既然双方都存在着逻辑问题,因此桑丘总督的判决还是比较公正的。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所使用的概念表达得明确?这里就用得着有关内涵和外延的知识。
9
f1什么是内涵和外延?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含义,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含义是指“有语言、能
思维、会制造工具的高等动物”。概念的含义叫做概念的内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每一个概念又都有它适用的范围,比如“人”这个概念适用于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不仅仅是“中国人”或“现代人”……;不适用于猩猩、狗……。概念所适用的范围叫做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因为“中国人”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具有中国国籍等属性。
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因为“人”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的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