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作者:邓浩迪冯君颢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9期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9009402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近代以来,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同中国反帝反封的革命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结合起来,不断得到继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我们党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还是第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主阵地之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基本的思想理念,如“吹啕呼吸,吐故纳新”“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体现出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的忧国忧民思想;“虽九死其犹未悔”“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体现出的仁爱思想等。这些基本的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