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来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三相系统中短路故障又可分成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等多种。当电路发生短路时能使导体温度迅速升高绝缘破坏甚至使导体发红熔化导致设备损坏。高压电网的短路故障可引起电网瓦解。短路产生的电弧、火花可引发火灾、爆炸、电伤等恶性事故。
最初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是通过人工手算的。后来为了适应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需要采用了交流计算台。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1956年Ward等人编制了实际可行的计算机短路计算仿真软件。这样就为日趋复杂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提供了极其有力的计算手段。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
12课题背景
1995年全世界的发电装机总容量为300亿kW1998年为325kW。全世界人均用电量为2400kWh。预计在19952020年的25年中世界能源消耗将增加50电能消耗将翻一番装机总容量达到600亿kW。这期间电力建设投资需要3300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增加1kW电力需要投资900美元。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电力处于大发展时间那时电力年增长速度达7。在这之后电力发展开始减慢特别是发达国家电力增长速度降为13而发展中国家电力增长速度加快达到35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世界电力发展速度并不平衡现在还有20亿人口未用上电。
中国电力工业始于1882年至1999年已有117年历史。在此百余年中中国电力工业的状况无不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紧密联系。旧中国67年的电力工业史
f道路坎坷步履蹒跚至1949年全国装机容量仅为18486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10亿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基础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电力工业的方针政策。经全国电业职工的不懈努力一座座火电厂拔地而起一座座水电站横波卧浪一条条输电线路纵横中国大地。到199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77亿千瓦年发电量已达11580亿千瓦时分别由1949年的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均跃升为世界第2位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初步现代化的电力工业体系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发展标志主要是电源结构不断改善。从80年代开始火电建设就进入了大机组、大容量、高参数阶段。至今全国已投入运行的6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机组已有17台正在建设的有27台其中绥中电厂80万千瓦机组即将投产水电建设以浙江新安江水电站为起点随着刘家峡、龙羊峡、二滩、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