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4、了解举例子、从正反两面论证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2、了解举例子、从正反两面论证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境引导,激情诱趣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块石头(出示),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这块石头有什么与众不同?自由回答。板书:穿石2师:你知道是哪位大力士将这块石头变成这个样子的呢?(小水滴)板书:滴水。对,这就是安徽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滴水穿石3补齐课题,齐读课题。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过渡: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读读课文,就会知道。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看读书要求。1出示学习任务一。读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多读几遍,做到字字入目。(2)把你喜欢的四字词语圈出来。(3)用微课程学到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明白了吗?开始读书吧,注意读书姿势。
f2检查字词,指导书写“勉”(1)出示会认、会写得字词。读的过程中巩固多音字:给。(2个人)(2)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交流一下。请看老师积累的四字词语。齐读一遍。(3)指导书写“勉”。直接出示田字格中的勉,细心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提醒写字姿势)师范写,生书空。生描红,师巡视。3我们再来回忆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师:你是用微课程学到的哪种方法概括的?有没有和他用不一样方法的?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这种文章?三、细读批注,问题质疑1研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让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块石头?仔细看,你有问题吗?自由提问是啊,这一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还是在书上。(1)出示学习任务二:请同学们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滴水穿石这一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划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交流:相机变红相关词语学生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师: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