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排序版:中央电大法学本科《行政诉讼法专题》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
(2016年4月整理,更新至15年1月试题)1参照规章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规章进行甄别,对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拒绝适用,对合法有效的行政规章予以适用。2撤诉是指原告提出放弃其起诉权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后予以同意的诉讼制度。3履行之诉是原告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如期履行其应该履行而事实上没有履行的特定法定职责的行政诉讼。4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只主管法律规定管辖的那一部分行政案件,它不同于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统归人民法院管辖;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必须由人民法院管辖。5书证即作为证据的文书,是指以其内容、文字、符号、图画等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并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在行政诉讼中,作为书证的文书主要有行政决定书、公证书、证明书、许可证、执照、通知书等。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得变更原行政决定,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与情形下才能变更原行政机关的决定。《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7行政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或者在判决的执行过程中,就程序问题所作出的决定。8行政集团诉讼是指在原告方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由其中的一人或数人代表众多的原告进行诉讼,其余的众多当事人虽仍作为案件当事人,但不直接参加诉讼的一种诉讼。9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经审理后,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判断和处理。10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或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行政主体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11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行政诉讼的原告起诉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由法院通知应诉的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12行政诉讼的参照规章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规章进行甄别,对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拒绝适用,对合法有效的行政规章予以适用。13行政诉讼的第三人是指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经申请或法院通知,参加到业已开始的诉讼进程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14行政诉讼的原告是指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15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指行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