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口未收回的外汇。从微观上看,一些地方出口项下预收货款金额猛增,有的外贸企业转口贸易的收益率高达40以上,有些居民个人突然收汇、结汇多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诸如此类的异常现象,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游资正在以各种隐秘的方式不断渗入我国。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1、加大通膨压力,影响货币独立性。外汇储备的增加,促使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被动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产生货币扩张效应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2、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提高3、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剧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
二、银行贷款分析近年来我国的银行贷款规模增速不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也成为再贷款。再贷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
f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第二,再贷款利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预告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去年我国的银行贷款规模大幅上升,是央行放松银根的表现。三、货币发行分析我国的货币发行量近年来持续上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两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在经济快速企稳回升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凝聚了物价上涨的压力。由于向市场释放了大量货币,金融危机之后的两年时间,货币供应量增速曾一度攀升至30%的高位。货币发行量与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GDP(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1、与物价的关系。当货币增加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正常需要量,在缺乏价格结构调整机制和回笼货币的有效手段以及完善的金融市场情况下,多余的货币经过一段时滞后,就会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长。2、与GDP的关系。1979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运行对金融的依赖程度逐步加深,货币总量化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一般而言,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又绝非存在着等比关系。在改革过程中,货币增长的幅度相当大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1986年和1990年和2003年,虽然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分别为233、281、20,但经济增长率不高,至于对货币供给加以控制而经济增长仍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