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了三年时间才从距离小学7公里远的砖窑拉来的。所以去年校长去世的时候所有能去的他的学生几乎都参加了他的葬礼,缅怀这位为了我们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尊敬的和蔼的老校长。
现在,外出人员增多,带走的适龄儿童也很多,村里小学生源已经大不如前,所以,小学合并、统一管理是大势所趋。合并后的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由镇政府统一部署,教育教学素质也空前提高。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实践时间也较以前增加,学校配有多辆专门接送学生班车,大人们也节省出了很多时间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
(4)养老院和卫生院建设养老院和卫生院建设是村里建设的重点。在原小学的原址上村里建设了现代式的养老院和卫生院(由原村里的私人诊所合并),可以供五保户和喜好群居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养老院配有自来水、电视、电话等设备,更有有村卫生院在旁,可以保证老人们万无一失,亦可以使全村人处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之中。卫生院的医生护士定期为村民做免费身体检查,宣传身体健康、养生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农村合作医疗也进入村里的普通人家。(5)道路路面及道路设施建设村内部道路路面及道路设施建设也是村里基础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村里经济的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政府的重视不够,没有大规模的拨款,只能依靠村里集资兴建(每人200元人民币),建设经费明显不足,目前只能用有限的资金先期建设连接外部的桥梁。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修一公里公路,在淮北平原地区最少也得需要15万元,现在省级财政每公里只补贴10万元,差额部分要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及行政村予以解决。可是大部分市县是“吃饭财政”拿不出钱,乡镇和行政村大多负债累累更拿不出钱。因此,许多地方的“村村通”规划只能停留在纸上,难以付诸实施。勉强上马的项目也是难以达标,水泥厚度也不够,如规定路面是45米,现在只能是35米,工程质量难保证。而我们村道路路况现在完全可以说处于原始状态,下了雨就是正宗的“水泥路”,村村通工程的“侧枝”目前还没有延伸到我们村,道路设施几乎没有。对于夏季蔬菜、粮食产量庞大的农村村落,运输几乎与种植是一个层次的话题,运输能力遏制蔬菜的运输,使得某些时候蔬菜白白地烂在了地里,造成“增产减收”。与外部联络的道路方面,由政府出资兴建,在农村客运站建设、标准化交管站建设、运政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专门的交管站、候车亭及市→镇联通的公交运输车辆,道路标准化建设也取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