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课题: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教材内容分析: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
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迎来了两个创作的高峰期,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文革以后,出现一些反思“文革”的作品,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方兴未艾,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屡获金牌。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民族素质提高的体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再度翻开中国体育事业的新篇章。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2011年》没有要求。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优秀文艺作品,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园地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知道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一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今天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明天向世人展示的将是中华民族综合国力的辉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我国在世界体育赛事上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难点:对所涉及的文艺作品的了解与评价。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阅读导言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1956年3月,贺敬之陪同当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一起,回
延安参加西北5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贺敬之答应大家,表示将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很快,这个稿子给了《延河》杂志,就在《延河》杂志发表了,这就是著名的《回延安》:展示:
f“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教师:语言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动人《回延安》曾经是那个火红时代的强
音,感染过千千万万读者。在这首诗里,诗人贺敬之酣畅地抒发自己对延安母亲炽热的赤子情,这首诗也是诗人在中国的现代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在1956年,中国的文艺创作出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