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下水平均5080米深。全村通农电,农网完成,有2个
5
f变压器,移动、联通网络畅通,有线电话200户。全村面积28平方公里、总户数524户、人口数2137人、
2008年人均收入1300元。耕地面积19222亩,现有贫困户157户,641人。
该村土地资源、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发展农牧业生产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潜力较大。
三、贫困状况及成因
(一)贫困状况
我们多年来,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扶持下,经过自身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状况有一定改观,贫困人口有所减少,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等诸多因素,贫困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贫困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变,我们依然处在贫困落后状态。
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多。2008年,全村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有257人,占到全村总人口的12,人均收入在760元至1300元之间,还有相当一部分已越过温饱线的群体经不起天灾人祸,“丰年温饱、灾年返贫”,“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有进有出、进少出多”,返贫现象比较普遍,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这部分隐性贫困人口也需要适当扶持巩固温饱成果。
6
f(二)贫困原因
一是扶贫投入严重不足。尽管国家一直以来逐年加大了扶贫资金投入,但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僧多粥少”,待建项目多、资金投入不足仍是现阶段扶贫工作最大的问题和难题,市、办事处、村三级财政都很拮据,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难以拿出很多的扶贫配套资金,在扶贫工作中,实际上是仅仅利用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搞项目建设,而且这种资金也是非常有限,直接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性项目资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只产生贴补性作用。这种情况导致能够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已规划重大扶贫项目搁置不能实施,一些扶贫项目建设标准低,配套建设不能完成,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是自然环境原因。自然条件差,土地多为山坡地,无效灌溉面积,土地产出率低,平均亩产不到400公斤,风沙、洪涝、干旱、霜冻、冰雹、虫灾等自然灾害常年频繁重复交替发生,尤以旱灾为重,几乎是“十年九旱、年年春旱”。致使贫困户生产生活越发困难,贫困程度进一步加重。
加之,如因学、因病、因婚丧嫁娶等经常性和一次性支出而举债,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从而陷入困境,沦为贫困。
7
f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区是全市重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多年来,在国家的扶持下,经过自身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状况有一定改观,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等诸多因素,贫困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