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8年修订版)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儿科呼吸领域专家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进行了再次修订,用以指导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家庭正确选择和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从而规范和完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以下为2018年修订版共识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内容。
一、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1、基本概念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采用吸入疗法时,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其中,直径15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5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而05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而排出体外。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雾化吸入ICS主要用于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既可作为医院内缓解急性期发作的合并治疗手段,也适用于家庭的长期控制治疗。目前国内有三种用于儿童雾化吸入的ICS混悬液,包括布地奈德(BUD、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和丙酸氟替卡松(FP)。布地奈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的抗哮喘ICS;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定为妊娠安全分级为B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也是目前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儿童的雾化ICS。丙酸氟替卡松目前仅适用于416岁儿童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ICS经吸入装置后,大部分停留于口咽部,仅有小部分沉积于肺内。沉积在口咽部的药物经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被吸收,经肝脏首过代谢后进入血循环。吸入肺部的药物沉积在各级支气管而发挥其局部抗炎作用,其中直径2μm
1
f的药物颗粒可进入终末肺组织,透过气液屏障直接吸收进入血循环。故ICS潜在的全身不良反应取决于由消化道及肺组织吸收入血的药物总量。
不同的ICS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及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
etics,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
amics,PD)特点。影响ICS的PK和PD因素主要包括受体亲和力、生物利用度、肺部滞留时间、半衰期、清除率、颗粒大小等ICS本身的特性,吸入装置以及在肺内的沉积等因素。由于不同年龄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