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通过这一活动,希望学生能总结学习过的三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体会学习过的三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总结规律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2页
f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复习中回忆所掌握的知识要点,而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引入了今天学习的课题,激起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揭示目标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1进一步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的理解。2学会从图象中获得信息,并有条理地表达。3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对应的图像。活动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去学习,有助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实际教学效果:学生从中获取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内容,有助于自主探究学习。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
活动内容:提出问题:出示了六张图片,分别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请同学们分析他们的特点(学生先想一想,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并派代表回答:例如速度不同,都是交通工具等等)请各个小组同学讨论后完成黑板上的图像。归纳出图像的形状:上升线、水平线、下降线,同时总结其特点。然后把这些线组合起来,形成有折点的图像,看下面的例题。例1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速度(千米时)
9
06
03
0
0
48112
2时间分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2停止共6经过了0多少时4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第3页
f(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各小组讨论相互补充派代表回答问题,并解说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及此
统计图对于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选13个小组代表讲解)
根据上面的例题,学生总结vt型图像:
随着时间的增加若图象上升,表明速度在增大;若图象下降,表明速度
减小;若图象与横轴平行,则表明速度保持不变。
倾斜程度:陡变化速率快
缓变化速率慢
活动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从图象中获取大量信息的读图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总结分段图像表示法的特点,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自主探究出生活中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