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词背诵)共计10课时唐王镇老南小学韩海燕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将这10首古诗词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六个专题学习之后,既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又承接了本册向初中过渡的编排思想,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教师适当引导、以检查和拓展为主。学情分析:经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这一专题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诗歌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师生要再次以这10首古诗词的学习为契机,把小学80首必背古诗词进行整合、拓展,使学生的古诗词知识有较大的提升。基于本单元教材的整体建构,这是一个古代优秀作品节选的单元,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任务。而对经典的阅读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应当是学生课下自主自由地对经典的迷恋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学生的生命之河中。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这些古诗的兴趣。教学目标:在大体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读背训练,达到整合、拓展的目的。教学措施1、抓好朗读训练。2、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古诗的背景资料。教具、学具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古诗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等。2、搜集诗人简介及其他作品并阅读。3、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4、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渐4、江畔独步寻花5、石灰吟6、竹石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
f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己亥杂诗9、浣溪沙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合计
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0课时
《1、七步诗》(1)
教学内容:教材P144页内容。教材分析:这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