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活从今天起,做快乐的人
幸而下雨,雨在街上泼,却泼不进屋内。人靠在一块玻璃窗旁,便会觉很幸福。这个家还是像个家的,其实并不太坏啊。就这样,一切不满都淋熄了,渐渐又恢复先前的安分。无数下雨天,我都这样想,一片好心情,凡事积极,连写字都用力。林夕《曾经》
碧蓝大海,精致别墅,房前游泳池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可爱的孩子一起在水中嬉戏。换个场景:宫殿般大堂里灯火辉煌,衣着考究的男女恭敬地聆听你侃侃而谈……如果你想拥有的一切全部实现,你是否就会心满意足?不一定。
那些实现了梦想,却依然心情灰暗的人也许能更深刻地理解叔本华的话:幸福与人们必须扮演的角色、地位的浮沉以及财富的得失毫无关联。
幸福在哪里?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人生最重要的是未来;只有今天努力奋斗,明天才能拥有好生活;等到实现某个梦想我们就会变得快乐。等我考上大学,等我找到好的工作,等我晋升主管……我们不断追逐“带来快乐”的目标,结果呢?梦想实现往往令人大失所望,它带来的放松与快乐如此短暂,很快我们就感觉不满足,于是换上另一套梦想:等我买了大房子,等我遇到理想伴侣,等孩子长大……然而,梦想的实现从未带来持久的快乐。就像爱默生说的: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于是,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们:只要你觉得快乐,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享受生活就是要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美食、美酒、性……最初的确带来快乐,但是这种刺激需要不断强化,有时最强烈的物质刺激也不能奏效感官享受一旦变成习惯和重复,也就黯然失色。
置身五花八门的娱乐选项当中,大多数人却觉得生活很无聊,甚至有种莫名的挫折感。歌星满文军的妻子李俐供述的吸毒理由就是:生活太平淡,为了玩得更兴奋。心理分析师夏尔梅尔芒(CharlesMelma
)把当代的寻欢作乐者定义为“失重者”,认为他们注定要承受抑郁和沮丧。就像人们常说的:你越追求快乐,快乐离你越远。
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
彻底社会化的人,只追求周围他她认定应该期望的东西,往往看不见眼前的快乐,甚至逐渐变得不习惯快乐。放纵本能的寻欢作乐者呢,被欲望所控制,也没能主宰自己的快乐。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与本我是争夺心灵控制权的两大暴君,前者试图让我们臣服于社会规则,后者企图让我们成为基因的奴隶。与它们相对的是“自我”,代表一个人在现实环境中真正的需要。拥有自我,是
f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性。自我不仅让我们有能力去思考自己,而且能修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