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3速度与加速度
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和地位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研究的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在实验中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匀速物体的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成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辨析,真正理解描述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物理量:速度、加速度。本节研究平均速度所应用的等效替代思想和定义加速度的所应用的比值法、研究瞬时速度所应用的极限法等都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几种方法,为以后应用类似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领悟形异质同的物理模型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中理解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经历实验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过程,理解速度、加速度的
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2)、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学会用比值法、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3)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勇于克服困难,保持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利用极限法由平均速度推导瞬时速度;怎样由瞬时速度的变化导出加速度的概念。
案例设计:
一、导入新课1、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速度的定义。2、教师举例:物体有着各式各样的运动,不仅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一样,而且同一物体在不同段的快慢程度也可以不同,请同学们举出日常生活中这种类型物体运动的实例。(如蜗牛的爬行运动、飞机的起飞、物体沿斜面下滑,火车出站和进站的运动等。)
3、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何比较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平均速度
教师设问:(1)在运动会的100米短跑上,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跑的快慢一样吗?(2)你如何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预测: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认识可能有下面几种:
1、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2、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可比较谁通过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