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交互式”教学法初探
一、提出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格和人道问题不断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越来越强烈地呼吁社会多一些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共同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这些呼声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素质的更高期待,这种期待首先“链接”到教育领域,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儿童和少年,进行合理的教育,不仅使之掌握知识,也要让他们掌握各种学习能力和方法,更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和熏陶。不仅重视培养拥有丰富知识的人,还要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性和应试性,同时又承载了过多的教化功能,使受教育者往往不堪重负,面对无边无际的课堂知识和说教不知所措。其结果就是弱化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抑制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挤压了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通道。事实上,“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①因此,笔者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可以大胆尝试使用其他教学方式开展人文主义教育。笔者认真研究了学生中心理论,认为“交
第1页共10页
f互式”教学法是比较适合上述时代要求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二、理论依据很多年来。教师中心论一直是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和模式,但学生中心理论的提出迅速改变了这一格局。学生中心理论认为,学校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和智慧,一切以牺牲学生人格、个性而换取学生未来成就的做法都是不人道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同时这一理论坚持: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在“做中学”;培养个性等。从这些思想可以看出,学生中心理论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形式,它的主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活动和兴趣,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非监督者。由于学生中心理论适应了现代经济、民主和人自身的发展要求,使它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可惜由于各种原因,这股思潮在中国大地姗姗来迟,以致未能深刻影响或者占据广大教育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