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和优化之后,由各专业组分工编写。经过综合汇总,提出《报告》初稿。八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报告》初稿形成后,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报告》。九组织专家评审,最终定稿十上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二、质量控制:一满足如下编制依据:1项目建议书(如果有)2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48
f4有关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
5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04】2423号文,《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府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质设200207号文,《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3
7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8编制《报告》的委托协议
9其他有关依据资料
二做好政策、规划等信息资料采集与应用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持。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将收集积累整理分析以下重要资料:市场分析资料、产业发展环境资源条件资料、区域的规划资料、场址条件资料、环境条件资料、财政税收资料、金融与投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占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信息资料收集与应用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1)充足性要求,即占有的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数量,应满足各方案设计比选论证的需要。(2)可靠性要求,即对占有信息资料的来源和真伪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可靠。(3)时效性要求,应对占有的信息资料发布的时间、时段进行辨识,以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特别是有关预测结论的时效性。
49
f三《报告》结构满足《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内容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⑴《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要求。
⑵《报告》中的重大技术、经济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⑶《报告》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
⑷《报告》中应反映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方案的重大分歧及未被采纳的理由,以供委托单位与投资者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⑸《报告》应附有评估、决策(审批)所必需的合同、协议、意向书、政府批件等。
四《报告》文本格式1《报告》文本排列⑴封面。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出版年月、并加盖编制单位印章。⑵封一。编制单位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