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C.对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2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4
f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25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
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
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
型繁殖期个体数⑤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⑥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
26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27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
出的结论是
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29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