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
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f》《bpmf》教学设计方案
广州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陈卓毅
一、概述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1册《bpmf》一课,本课是第1课时,共40分钟。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部分学生上学前学过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认识。2.学生入学才第三周,对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不熟练,需要教师的指导进行拓展阅读。3.刚刚起始学习声母,在课堂上学生暂时不能进行打写训练,以说话训练为主。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1)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认识三个生字。(3)认识音节,学会“两拼法”,能够准确拼读由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4)学会带调拼读。(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35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儿歌。(1)开始学习通过比较鉴别事物、区别事物的方法。(2)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声母b、p、m、f和本课所学生字。(3)通过看图说话,学会运用所学的拼音或词句。知道学习拼音对学习普通话的意义,提高自觉学习、运用普通话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学习策略
1.通过观察图画、说话训练,学习拼音和运用拼音。2.拼读和扩展阅读有机结合。3.自主学习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媒体
1.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2.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3.为本课制作的教师用演示用课件,学生用多媒体课件。4.字母卡片。
课时)六、学习过程(第1课时)学习过程(
教师行为1.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来自声母家族的新朋友,想知道它们是谁吗?2.播放Flash课件。3.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认识哪四位朋友?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观察动画,跟读儿歌。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本课要求所学声母,并在跟读儿歌过程中拓展阅读。(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观察说话,整体呈现
f1.幻灯片呈现教材中的四幅图。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呈现b、p、m、f。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说话。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知识,很多字的发音中含有本课教学的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生记音、记形、创编儿歌作准备。利用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1.在反馈过程中矫正学生的读音,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音方法。2.教师从音、形、用三个方面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