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阐述教育价值、教育价值观的概念及类型并阐明教育价值、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三者的关系
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对于主体的效用。按照教育与主体关系的不同划分,教育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来说,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需要的满足称为教育的内在价值,从教育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对社会需要的符合和满足称为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教育符合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以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个体(个体或社会)对教育价值关系的概括性认识。或者说,是主体对各种各样的教育价值孰重孰轻所做的认识与排序。教育价值观的类型:本体价值观:个体本位工具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标准,通过系统收集有关信息,对教育活动诸因素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
教育价值、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三者的关系(仅做参考)
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就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满足主体的需要和效用关系,教育价值观即“从价值的角度看教育”。教育作为一个有意识的活动,其必然体现施教者的价值意识,也即施教者对教育的价值期望。所以教育价值并不仅是一个事实系列,而更是一个认识系列。教育价值作为关系范畴是客观的,但教育价值取向作为认识范畴不是绝对和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和变化的。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主体的不同,对教育价值实现的期待也是不同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存在着四个主体及其教育形式:政府作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受教育者的相关人(父母)作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受教育的个体(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泛化主体社会意识作为主体的社会教育,这四个主体的教育价值观构成了左右教育价值客观存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学校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实现的程度是不同主体教育价值观相互博弈、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不同主体的教育价值取向同质并合拍时,学校教育价值的实现就会顺畅,否则,学校教育价值的实现必然会遭遇“观念阻滞”而实现困难。虽然教育价值观不是影响教育价值实现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关键因素。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希冀,对教育价值实现的期待,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观念映照。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主体对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实现都是有偏重的,并不是政府(学校教育的施教者)只重视教育的工具。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