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工作布置有没有新的潜力可挖?能不能开展一个广泛的试验研究工作,将现有的在原理上可用于堤防探测的
f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那些已用过的方法)尽可能地运用于某一典型的待检堤段,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试验研究,然后用钻探和开挖办法检测其综合结果,以确定各种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淘汰一些无效的方法,深化完善那些效果较好或稍有效果的方法,以缓解当前堤防防渗墙质量检测工作之急需?本文所开展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进行的。
二、试验区概况
本项研究的试验场地选在长江某干堤,检测长度1.2km,该段具有深层搅拌法、切槽法和抓斗法等三种不同工法的防渗墙,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具体见表1。
1.地质概况
测区为冲积平原,多由漫滩组成,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地面高程18~22m,距堤外脚70~100m内多有沟塘分布。堤身一般高6m,局部高达7m,堤顶宽6~8m不等。堤身内外坡比为1∶3。地下水位高程一般为17m左右。
堤身填土主要为粉质壤土,次为粉质黏土,局部夹厚0.5~0.8
fm粉细砂。堤身段总体土质不均一,密实程度差。
堤基为多层结构,据先导孔资料,一般为:
①砂壤土:厚约0.5~3m、2~5m两层。②粉质黏土:厚1~3m。③粉质壤土:厚1~8m、3.5~4m两层。④粉细砂:厚22~26m。⑤粉细砂岩:厚度不详,基岩顶板高程-22.45m。
2.堤防防渗墙缺陷类型
防渗墙的施工方法众多,主要有深层搅拌法、振动切槽法、液压抓斗法、拉槽法、射水法和高喷法。施工工法不同,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也不同。其质量缺陷问题主要可归为:施工中的套接墙体间的接缝、开叉等;防渗墙墙体的均匀性问题,如墙体中架空、蜂窝、离析、局部充泥等。
3.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历史资料,结合本次检测结果,区内检测对象对应的物理性状参数如表2。
f三、试验方法及设备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