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能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史实;
2、能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
3、能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问题探究】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材料1: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19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辛丑条约》签订前夕慈禧:
“量中国之物力,给与国之欢心”。
阅读课本62、63页正文文字,结合材料1,归纳武昌起义前的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时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成立时间
名称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刘静庵
材料2: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吴玉章回忆录》2、过程3、结果二、中华民国的成立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3: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阅读课本p64页正文第1、2段文字,结合材料3,回答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