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以及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的“养殖”活动,帮助我们拓宽了视野。走进这两所幼儿园,我们便能感受到:东升幼儿园的吴文化背景下的游戏课程,金家坝幼儿园的“养殖”课程的开展,都充分开发、利用了当地的资源。还有上海山阳幼儿园园长介绍的她们户外运动特色,也是从农村幼儿园实际出发,利用本土化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她们通过长期研究和积累,形成了鲜明特色。通过现场观摩学习,结合南师大原晋霞教授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讲座,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f我园目前使用的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并且积极开发我园“生活体验”园本课程。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在践行“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我们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既有来自于自然环境的,也有来自社会环境的;既有我们园内的,也有园外的等等。很多课程资源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为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和可能性为幼儿的合作、探究、开放学习提供“物质”支持使“生活体验”课程更具适宜性和园本性。
四、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再分析。践行课程游戏化,教师的理念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南师大邱学青教授等专家在讲座中,用自己在调研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背后,沉静、慈爱而耐心地观察孩子,从观察中获得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等的准确信息,在此基础上解读幼儿,了解需求,才能作出相应的调整、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再反思我们平时的工作,进入镇江市《指南》实验园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一日生活都是我园园本课程研究的内容”,这对教师的主体价值是极大的挑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
f来了,但是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课程实施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不到位。从区域的设置到区域活动的参与,再到活动中角色的分配、具体的操作,老师都存在,过多的强调自己的预设而忽略孩子的活动生成。有多少次是老师因为不放心,所以不放手,;有多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