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解读(校长篇)
成志教育:《指南》落地的校本实践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
作为清华园里的一所小学,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以《指南》为行动的指南针,在传承学校百年“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传统中,科学又接地气地落实,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成志教育:《指南》落地的行动纲领
清华附小从成志学校走向成志教育,始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进而为学生奠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
学校以成志教育为价值引领,在《指南》落地中起到统领性、关键性的作用。成志教育,既是理论主张,又是教育过程。“志”有三层含义:一是“志向”的“志”,指个体心中向往的目标,具有理想性、抱负性;二是“意志”的“志”,指行动中所磨炼出来的意志品质,具有坚定性、稳定性;三是“志业”的“志”,指个人对于所确定目标有强烈的实现愿望和行动能力,具有社会性、情感性。这三种含义之间互通、转化并相互交织。成志教育引领个人和家庭,服务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奠基作用,让这种教育作用超越“小我”,影响长远,最终成就一个“大我”,从而高位形成《指南》的校本化表达。
“1X课程”:《指南》落地的主要渠道
f清华附小“1X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构建的主要实践载体,更是《指南》落地的主要渠道。“1X课程”契合《指南》强调的学段衔接、全程育人,纵向结构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科教学、活动与学生生命成长需求点和生长点紧密结合,形成围绕学生德育发展而进行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1X课程”横向结构上,契合《指南》强调的全员育人,协同育人。“1”凸显学科价值,既不折不扣优质落实德育课程,又用好并挖掘学科精神属性与独特育人功能。以《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为阵地。同时,各学科以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等精神价值主题,统整教材单元,通过学科内单元、跨学科单元、学科内外单元打通,获得学科素养与精神价值的共生。
“X”强调活动创生,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现活动育人。清华附小制定学校的品格发展纲要,形成了校本化的六大主题教育目标和操作载体。通过提供实践场域,为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提供路径,并形成了四类活动,即:考察式主题活动、公益服务、创意与制作、情境体验。
学校注重强化仪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