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材料
时间:地点:培训人:学时数:一、全面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1、是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2、是要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认识。3、要从满足青少年的教育和法制需求来认识。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的?(一)政策背景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3.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5.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二)现实背景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4.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三)教育教学实际1.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