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文中英文摘要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王连荣论文题目:d
d基因簇对细菌DNA骨架的磷硫酰化硫修饰论文题目作者简介:王连荣,女,1980年03月出生,2003年09月师从于上海交通大作者简介学邓子新教授,于2008年3月获博士学位。




本研究致力于探索DNA硫修饰的发生方式,解析这种“前所未见”的生理修饰的精细化学结构,也为后续DNA硫修饰的生物途径、生物学意义等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本学位论文成功地揭示了细菌中d
d基因簇可以将硫原子整合到DNA的磷酸骨架上形成序列特异性、空间构象专一性的磷硫酰化修饰,揭示这种特异的生理修饰存在于不同的细菌中并导致了电泳过程中的DNA降解表型。DNA降解表型DNAdegradatio
,D
d最初是从变铅青链霉菌中观察到的:电泳过程中,变铅青链霉菌的染色体不再是清晰的DNA条带,而是呈现降解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DNA上发生了一种异常的复制后修饰,导致DNA在电泳过程中容易遭受阳极产生的Tris过酸衍生物位点特异性攻击而产生双链切割反应。最近,研究者发现,这种异常修饰实际上是与d
d基因簇相关的DNA硫修饰。通过放射性35S喂养,在具有d
d同源基因簇D
d表型的变铅青链霉菌66,阿维链霉菌NRRL8165和荧光假单胞菌Pf01的DNA上检测到放射性硫信号,揭示出除了碳、氢、氧、氮和磷,DNA上还存在第六种元素硫。35本研究首先通过S半胱氨酸喂养具有d
d同源基因簇D
d表型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并分离到放射性硫标记的基因组DNA。随后,把基因组DNA酶解、去磷酸化成单脱氧核糖核苷,并利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结合液体闪烁计数器对每分钟分离组分的放射性强度进行检测,从而对硫修饰DNA分子的保留时间进行了精确定位,由此展开了对这种“前所未见”的硫修饰DNA化学结构的探索。基于硫修饰DNA分子在高压液相色谱中的“位置”,继而采用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发现了一组可能来自硫修饰DNA分子特征性质谱信号597,446,348,152和136。其中,152是特征性的带有一个正电荷的鸟嘌呤碱基G的核质比;136则是特征性的带有一个正电荷的腺嘌呤碱基A的核质比。提示我们在经过核酸酶的酶切后,可能的硫修饰分子仍然同时包含腺嘌呤和鸟嘌呤。结合这组核质比信号以及该分子对核酸酶具有抗性的特征,提出DNA分子的硫修饰可能发生在DNA骨架上,磷酸二酯键发生磷硫酰化成为硫代磷酸二酯键,并存在于脱氧鸟苷和脱氧腺苷之间,即5dGPSA3或者5d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