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理解诗意。2.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追问:他忧的是什么?1人生短暂2贤才难求3功业未就
四、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