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
(方向向上)
物体受到的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
方法提炼:此题用浮力产生的原因即压力差法求浮力,可以加深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的理解,亦可巩固液体的压强等知识。
18、分析:注水前,桌面受到的压强,应等于桌面受到的压力除以容器的底面积。即
。当慢慢向
容器中注水,恰使木块对容器底压力为零时,说明木块此时只受二个力:重力和浮力。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而浮力又等于木块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压强,然后再根据解:求出此时水的深度。
,进而根据
可求出木块底部受到的
(1)
6
f。
(2)当
时,木块对容器底压力为0,此时
,即:
,所以
∴
19、分析:A、B分开之前漂浮在水面上,则有水面上,则有以上三个方程相减得:
,将A取下投入水中静止后,物体B仍漂浮在,
,而A沉入容器底部受三个力作用,即重力、支持力、浮力。则有可求出N。
解:原情况A、B叠放在一起时,漂浮在水面上,则有:
①
A、B分开后B仍漂浮,A沉入水底,则有:
②
③
①-②-③得:
,而
∴20、分析:首先应该知道金属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体积,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解得浮力。再根据示重差
法解得。解:
,可解得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即
。金属块的密度应根据
(1)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
。
7
f(2)
。
(3)
(4)21、精析从受力分析入手,并且知道冰熔化,质量不变,体积减小,造成液面下降。已知:S=50cm,h1=46cm,h2=044cm
2
求:
石
解V冰+V石=Sh1=50cm×46cm=230cm冰熔化后,水面下降h2.V′=h2S=044cm×50cm=22cm∵m冰=m水
23
2
3
冰
V冰=
水
V水
=
=
,V水=
V冰
V′=V冰-V水=V冰-01V冰=22cm
33
V冰=
V冰
V石=230cm220cm=10冰、石悬浮于水中:F浮=G冰+G石
3
cm
3
水
g(V冰+V石)=
水
g
V冰+
水
g
V石
石
=
8
f=
=32g
答案石块密度为32g22、精析这道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判断,关键是比较两个体积,一是冰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V排,一个是冰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V水.求出这两个体积,再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解(1)如图5(a)冰在水中,熔化前处于漂浮状态.F浮=G冰
水
gV排=m冰g
V排=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m水=m冰
求得:V水=
=
比较①和②,V水=V排也就是冰熔化后体积变小了,恰好占据了原来冰熔化前在水中的体积.所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