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中部车场设计指导书
一、概述(一)课程设计名称:采区中部车场设计
设计一个上山采区的中部车场,其基本参数如下:1、本采区有四层可采煤层,层间距一般为812米。各煤层厚度均在15m35m之间,平均大约为22米;倾角一般为180250,平均为220,采用煤层群大联合布置;2、采区年生产能力为9万吨,不设运输上山和采区煤仓,设轨道上山与回风行人上山,上山均以真倾斜、倾角均为22度,两上山其走向间距20米、剖面上均距下部煤层的法线距离为15米。其断面为半圆拱形状,轨面以上墙高16米,拱高12米,净宽度为24米;用16米的提升铰车,一次提煤车6个矿车、矸石车为4个矿车;3、轨道上山轨型为15m,轨距为600mm,矿车为一吨固定式矿车,轨道上山布置200×200的水沟;4、区段设区段集中运输平巷,其运输用25吨蓄电池机车牵引,拉煤车10个矿车,矸石车6个矿车。(二)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同学们掌握矿山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将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中来,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毕业设计打基础;3、培养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如何去查找和利用相关的技术资料;4、掌握采区车场设计的相关参数选择和计算,依据煤矿生产特点如何判断其参数的合理性。(三)课程设计要求1、要求每个同学在参数选择时要有差异,以保证各个同学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2、在具体设计前各人应当首先选择相关参数,画出示意图并计算相关参数,在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才能正式作图;3、要求各个同学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和画出正式的采区中部车场设计图。二、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一)收集相关资料1、采区设计资料采区煤层赋存资料(层数、层间距、倾角、厚度,其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围岩性质等),可采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采区的巷道布置,采区的运输系统,各道上下山的分工与作用,上下山的断面形状、面积、围岩性质和坡度,所选用的绞车,煤矸串车提升量,轨型、轨距与矿车规格,区段巷道设计方式及是否设计区段集中运输巷,轨道上下山距区段集中运输巷或距最下部可采煤层的法线距离。
2、区段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料:
1
f区段主运输是用皮带运输还是电机车运输,湖南多用电机车运输。区段运输用电机车型号、相关参数(长、宽、高)、拉一列车的矿车数;车场位置处的围岩性质及稳定性,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的距离及相互的位置关系等。
另外,是否存在上下两区段同时生产,要求车场的通过能力。(二)确定相关参数1、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