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分钟20分钟的浸浴消毒之后再下塘。四、饲养管理“清水鱼”的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当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要求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投喂量日投饲青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30~50,或配合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4~6。以鱼体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体吃完。五、流水调节调节鱼塘流水量是“清水鱼”的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水体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春季:鱼体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
1
f水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在缓流的水体中生活一个时期。春季每天塘水交换1次~3次。夏季:鱼体生长旺盛,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大,而只有流水量大才能保证水体较高溶解氧的含量,以促进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夏季每天塘水交换3次~5次。秋季:要适当控制流水量,使鱼体体力不致消耗过度,有利鱼类越冬。秋季每天塘水交换2次~3次。冬季:水温低,水体活动力小,新陈代谢缓慢,给予水体微流水量即可。冬季每1天~2天塘水交换达1次。
六、日常管理要求注意防止鱼类外逃和防止鱼类缺氧浮头。一是经常检查进、出水口的拦鱼栅是否损坏,汛期做好防洪工作;二是及时清除上游漂来的杂物,防止进水口闭塞,保持流水畅通,并经常清除塘内鱼粪及残饵,保持水质清鲜。每天巡池一次,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和流水量以及鱼的活动情况。尤其在鱼种放养后一段时间,应及时发现清除病鱼。每口养殖坑塘都应建立养殖档案,包括放养、投饲、用药、水温等情况的记录及巡池观察记录。为确保“清水鱼”的商品质量,其养殖周期可在9个月以上,其外观与相同品种的常规养殖鱼体有体色光亮鲜艳、背部溜黑、肚皮亮白等明显的区别。七、鱼病防治“清水鱼”的养殖因水质好,水体溶解氧充足,一般较少病害发生。鱼病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重抓环境,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使用鱼药泼洒时,应截断进出水流或只控制微量流水,按鱼塘实际水量计算用药,均匀泼洒,并保持一定时间内水体的药物浓度。鱼塘用药后须在池塘边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放水增氧。
主要鱼病的防治方法
鱼病名称
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1、鱼种拉网运输、放养等操作要细致,谨防鱼体受伤。2、鱼种放养时用3的食水霉病细
盐溶液进行鱼种消毒后再下塘。3、每亩用菖蒲汁25公斤~5公斤加食盐05公菌性皮肤
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