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条件,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10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事件。1856年8月,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9月初,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率军回师天京,包围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其家属、侍从,随后又杀害太平军将士2万余人,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韦昌辉企图加害石达开,致使石达开缒城逃走。11月,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平息了长达3个月的天京变乱。天京事变的发生极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1马嘉理事件
英国侵略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事件。1875年1月,英国驻华使馆翻译官马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与柏探险队会合。2月,柏所谓“探险队”从缅甸出发进入我国云南腾冲地区,受到当地景颇族群众盘问,马嘉理蛮横开枪行凶。当地群众激于义愤,打死马嘉理,同时又阻击柏郎率领的英兵,迫使其退回缅甸。这就是历史上所谓“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后来,英国利用这一事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CreatedbyLHX
f中近代史
12公车上书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政治改良活动。1895年4月,各省举人在京参加考试,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康有为起草了一封万字书,并联络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都察院,拒签《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因当时各省举人进京考试由官府派车接送,故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它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对知识分子过问朝政的压制,同时推动着维新变法思潮逐渐转变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自此也逐渐确立了维新变法运动领袖的地位。
13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后封建守旧派镇压维新派所杀害的谭嗣同等6人。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人士。9月28日,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其他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遭放逐。康、梁等人被迫流亡日本。戊戌六君子的被害是顽固守旧派镇压维新派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失败。
14皇族内阁
清政府为迎合“预备立宪”而设立的以皇族成员为主导的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由奕匡组成新内阁。在新内阁13名成员中,满族9人,汉族4人,其中满族9人中皇族又占7人,因此,这一内阁被戏称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是清政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