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自然地理学和自然资源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掌握一定的经济地理学知识,可帮助这些学科达此目的。(4)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水平的高低,常引起经济区位的变化。如适应不同水热条件的农作物新品种育成、农业工厂化和耕作技术的改进,均可改变作物的地理格局;电气机车好大型船舶的使用、航空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尤其是全球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改变交通运输空间格局的同时,也对工业和第三次、第四次的区位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经济地理学家必须掌握这些相关技术领域知识,才能提高研究水平。
2
f二1理解各影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极其作用机制Ⅰ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1基本概念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一对相互联系的概念,其中自然条件又称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如生物圈、岩石圈等等。自然条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与人类生活还没有直接联系的纯粹的自然,如高空大气层等;另一类是景观人们改造利用后的,包含着人类劳动结晶的自然,如改良后的土壤、人工运河等。自然资源是自然条件中可以利用的部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自然资源所辖的定义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这就是说,自然资源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2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太阳能、水力、潮汐、地热、风等等,基本上是连续往复供应的,应该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利用。(2)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这类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是能生长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更新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力和外界的环境。对于这类资源应该遵循永续利用的原则,尽一切可能使它们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更新,加以充分利用。(3)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地质资源和半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有金属矿、非金属矿、核燃料和化石燃料等。它们的成矿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除非从废物中回收,或通过人工手段合成,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人们的开采利用将逐渐减少。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周期比较短,但与人类的开发利用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缓慢的,因此成为半地质资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