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明代明初诗文吴中四杰《明史文苑传》:“明初文学之士”,“高、杨、张、徐、刘基、袁凯以诗著。”这些诗人在明初诗坛颇具代表性。其中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以比拟“初唐四杰”。众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高启。
台阁体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学发展步入一个低潮期,在文坛占主要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之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创作也可以包容在内。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杨溥《东里诗集序》),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台阁体的特点:1与官方意识形态(程朱理学)关系密切,故表现的思想情感“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2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内容,故应制唱和之作甚多;3与当时政治平静、人事结构稳定的状态对应,表现出陶然悠然的满足心态。他们要求文起到“施政教,适性情”的功能,内容上要“歌颂圣德”,在表达一时的感情时,要“适性情之正”,抒写“爱亲忠君之念,咎己自悼之怀”(杨荣《省愆集序》)。总之,台阁体既缺乏对自我内在情感的切入,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并且缺乏艺术创造的热情,故其必然将文学引入绝境。
南戏
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系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
作。与《水浒》不同的是,剧作中的林冲基本上是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他与高俅、童贯的斗争,都是清醒、自觉而坚毅的。将林冲写成一个忠臣义士,将张氏写成一个孝妇贞妻。剧本的主旨如开首《鹧鸪天》曲所言:“诛谗佞,表忠良,提真托假振纲常。”道德说教的色彩仍是相当浓厚。但另一方面,剧中既寄托了作者自身因遭受挫折而生的愤慨,也反映了他对政治黑暗的亲身体验,与纯粹从教忠教孝立场出发的作品毕竟不是一回事。像“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一类的表白,具有一定的反抗意味。剧中的唱辞偏向于文雅工丽,但雕琢不深,尤其《夜奔》一出,写得苍凉浑厚,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梁辰鱼《浣纱记》取材于《吴越春秋》,把勾践复仇灭吴的历史大事件与范蠡、西施的爱情传说结合在一起来写,剧中的中心人物实际是西施。因西施与范蠡初以一束浣纱定情,故以此为名。这个剧写出了文人的一种浪漫色彩的生活理想:忠君报国,功成身退,才士与美女相偶放浪江湖。在李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