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注意:溶
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4)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a
f
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四要素:①条件: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②标准:1体积水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升(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气体本身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和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如海水晒盐)。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KNO3。
课题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100溶液的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S×100(CS)(注:S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00gS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固体)量(液体)、溶解、装瓶。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②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