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28课《醉翁亭记》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
gyá)潺潺(chá
)僧(sē
g)辄(zhé)霏(fēi)瞑(mí
g)伛偻(yǔlǚ)携(xié)洌(liè)肴(yáo)蔌(sù)觥筹(gō
g)阴翳(yì)弈(yì)(2)多义词辨析【重点句子分析】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前文的“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名字的由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面现象,而“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2)文学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是记叙游玩所经之地的文章。其选材比较宽,既可以描写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地方风光,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和经济概况及风土人情。行文较自由,笔调新鲜、形象生动并富于抒情色彩。(3)背景知识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欧阳修写本文时不过三十九岁,其中的“醉翁”、“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四段:写日暮醉归。(2)中心意思《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3)写作特点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句法骈散结合,语词虚实相间。(4)课文翻译
f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显得幽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