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摘要: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具特色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代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传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存身惜名、竭力奉养、诚意孝敬、慈孝相应、委婉劝谏、薄葬诚祭、显亲扬名、移孝忠君等。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孝道思想的精华,对于形成个体良好道德品质、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树立良好家风、形成孝亲尊老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家训孝道家庭美德社会风尚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2010504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文献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具特色的丰厚的道德文化遗产。家训又称家戒、家范、家约、庭诰、庭训等,是指家庭或家族中父祖等长辈训示、教诲子孙及族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等的行为准则。历观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家训史,“孝”始终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德目放在首位,是历代家训的伦理核心。梳理和弘扬传统家训中孝道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加强我国当前的家庭美德建设及形成孝亲尊老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传统家训中孝道思想的基本内容我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十分重视对子弟的孝道训诫,而历代的祖训家诫、宗谱族规是教育、鞭策子弟尊老孝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历朝历代众多家训之中,比较著名的有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李世民的《帝范》,宋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元郑太和的《郑氏规范》,明方孝孺的《家人箴》,清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训》等,它们都是古代进行孝道教育的范本。我国传统家训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1存身惜名,勿让亲忧。传统家训深受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1220思想之影响,提出了“安其身以安父母之心,孝莫大焉”2233的主张。北齐的颜之推在《养生》篇中告诫子孙:“夫生不可不惜”,3190要求其做到“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318他还强调,为了保全生命,绝不可去做可能危及自己生命安全的事情,尤其不要“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因为“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3190有的家训还指出,为了对父母尽孝道,子女应爱惜与身体并行的身名,不做有污身名而使父母受辱的事情。如:明代的何尔健在《廷尉公训约》中说:“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