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I
flatio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张林(一)CPI数据彰显通胀压力2007年以来,谈起物价上涨人人都有切身体会,除了受国家价格管制的电力、油品等之外,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涨”声一片。被人们认可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如CPI、PPI、RPI、GDP紧缩系数都出现了上涨。就拿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CPI数据来看,2007年全年CPI涨幅由2006年的15上升到48,其中9至12月份每月涨幅都在6以上1。进入2008年CPI涨幅更大,1月份71,2月份87,3月份83,4月份85。综合来看,CPI涨幅从2007年1月的22一路飙升至2008年4月的85,可谓涨势惊人。按照经济学的定义,10的通胀率是温和通货膨胀的上线,也是社会可以忍受的通货膨胀的极限,我国现阶段的通胀率已经逐步逼近这个极限。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10达到“飞奔”的状态,通胀的再分配效应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微观经济主体会形成恐慌性的通胀预期,那么经济行为的混乱,经济的动荡将在所难免。(二)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其实CPI数据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价上涨,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上升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例如2007年CPI数据是48,可人们所感受到的物价上涨压力远远超过了48的水平。以年轻人为例,如果价格水平真的只上涨了48,那么坏影响顶多就是少一些高档消费,少吃一些猪肉,可比这些更让人揪心的是像火箭一样蹿升的房价。2007年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76。有多少城市青年拼命工作,却只能望房兴叹,眼睁睁看着收入缩水。如今住房支出已成为人们消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我国对CPI的统计系统中居住类价格只包括建房和装修材料价格、房租价格、房贷利率和物业费变动等内容,排除了商品房销售价格。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在国民经济核算061511334
f中商品房支出属于投资支出,不应列入消费价格指数统计中去。可是对普通百姓而言,房屋价格和食品价格一样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商品价格是无法逃避的支出项目。所以,如果考虑商品房销售价格,我国的物价上涨程度实在要大于CPI的统计数据。
(三)我国存在隐蔽通货膨胀一、目前CPI数据出炉的一个前提是政府对某些商品进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