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活体器官移植相当于牺牲一个人的高质量的正常生活,换取两个人的低质量的生活。且一旦移植手术不成功.受者和供者所面临的风险和伤害将是加倍的,利益却为零。健康人提供器官要冒出现并发症和危及预期寿命的风险,“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提倡,但必须同时考虑其基本的健康利益不受侵犯。因此,医生在选择活体供体时,应该考虑如何维护供者的利益。活体供体的另一个伦理问题是器官的商业化。从全球看移植技术的提高,使器官愈加供不应求,供体器官选择就成为器官移植的关键性问题。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器官采集哪一种收集方式更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呢是自愿捐献是推定同意还是商业化交易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学界,已经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建立器官市场,允许个人买卖器官可以增加器官供应,解决短缺.器官市场的建立将改善移植质量.缓和医务人员与供体家属之间的矛盾。反对观点认为,由于出售器官的人基本上都是穷人.而购买器官的人基本上都是富人.因此造成了在生死面前的不平等在同样需要器官的时候.富人能够选择生.而穷人就只能选择死。因此.以盈利为目的的器官市场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穷人只能出卖器官而享受不到器官移植的好处.穷人在绝望条件下被迫出售器官,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自愿同意。同时.允许器官买卖会减少器官捐献,最终导致器官移植质量的下降。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对捐献者不造成伤害,同时又能救助病人的生命.并防止以捐献为名进行器官买卖,是必须审慎考虑的重要问题。2:尸体供者问题尸体供者是目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从尸体上摘取器官,要有死者生前自愿捐献的书面或口头遗嘱,知情同意是尸体供者的首要伦理原则。尸体供体虽然不存在损害健康的问题.但人死后能否捐献器官.还是存在着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主
f要是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确定供体死亡时间的问题。一是传统文化以及伦理观念上的障碍。英国一项调查表明,至少有一半供者器官未得到利用.因为一些曾经答应去世后捐献器官的人去世后.其亲属拒绝供出死者器官.而又有许多人在观念上和情感上无法接受摘除死者的器官,说明文化、传统、心理对尸体器官捐献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二是确定供体死亡时间的问题。供体器官必须是活器官.这是器官移植的前提.什么时候可以从“尸体”中拿出器官,成为器官移植的首要问题。我国传统把心肺功能丧失作为判定死亡的标准.而用心肺功能丧失的尸体的器官进行心、肺和其他重要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